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org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北宋最后的良心 > 第七十六章 还是你好

第七十六章 还是你好 (第2/2页)

梁莘停下笔:“然后呢?”

章惇:“虽然,我有心要置我这位好友于死地,但我还是相信他的判断。后来,有朝臣弹劾他,认为东坡的意见是小题大做,有损我大宋体面。还有人,给他扣上拒违君命的罪名,请求严惩,这个……,他就又一次被贬官了。”

梁莘拿起笔:“为何不玩一出蒋干盗书。”

章惇反对:“没有那么容易。”

梁莘:“我问过了,虞轩管的刺事营,有信心办好这事,而且最近我正准备收拾汴京还有各州府的商户,正好让我找到借口了。那什么王,什么驸马都尉家的铺子,什么郡王家的铺子。”

章惇听完:“那,依我说的,你听听。”

章惇给了一套说辞。

很是文雅,内涵的意思就是,事隔好多年,高丽又一次派遣使团前来,我们感觉很高兴,你们高丽王死了,我大宋也要派使团前去吊唁。此时,我大宋国丧,大行皇帝还未入土,大娘娘又薨了。

所以呢,有许多不方便之处,你们少来点人,我们会派人陪同,以尽地主之谊等等。

有一套。

果真是老姜。

章惇更吃惊地在后面。

梁莘的字他见过,只能算是会写。

但此时,梁莘在奏疏上写得,却很是漂亮,而且……与赵佶亲笔,也就是他了,换个普通人,未必看得出来那细微的差别。

要说差,也差在功力不够,多练练就足可以假乱真。

章惇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书桌旁,开始翻看奏疏。

连躲在龙壁后面在大朝会的时候给皇帝写提词板这种诛九族的事都干了,不差这会替赵佶批奏疏。

梁莘就是来找章惇帮着一起干活的。

只是,他不想明说。

章惇呢,也不打算猜这种事情。

此时,对于许多政务上的事情,与其在朝堂之上争吵,这种直接批奏疏,似乎……

章惇不想说。

往常,梁莘处理这些奏疏,要从中午到晚上才能忙完。

现在,加上章惇。

普通的,一个时辰就整完了。

还有几本,两人关起来讨论了很久,最终也只是定下,在下一次大朝会,朝臣们讨论,再上奏疏,提供更多的意见与方案,而后两人再讨论具体怎么办。

其中,距离汴京不远,东南有个小县,符县。

那里马家河与惠济河的交汇处,也是京杭大运河在汴京旁的重点区域。

时任登州(不是胶东那个,只记载,邻近汴京。感觉应该是咸平一带,因为大量的皇家与勋贵土地)

登州知州,就是被贬的张耒,上疏。

请求将汴京城一些工坊,移到咸平县去,那里水运更加的方便,而汴京寸土寸金。

特别是纺、织、染等已经不适合放在汴京了。

同时,数千顷宗室田地荒废。

梁莘认为,工业区移出汴京绝对是正确的。

章惇却不认同。

正是这些小手工业造就了汴京的繁华,而且他们的产品就是用于供给汴京,若是搬离,会给小手工业的店铺带来巨大的负担,同时也会给汴京城大商铺,一个压榨小工手艺店铺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